2020台北故宫书画处第一季最重要的特展,四方来朝-职贡图特展,1/1号正式开展,职贡是中国帝制时期对外交往的体制,中国为宗主国,部分邻近诸国为藩属国,藩属国必须接受册封并遵守相关规范,才能与天朝中国往来。职贡图就是描述邦交国、藩属国、边地部落的图像,内容包括来觐见使节或各地贡物。
这次职贡图特展在210与212展间,一共展出20件作品,作品的数量虽然没有很多,但是好几幅作品是全卷展开,让参观者可以一览无遗,其中最大看点的作品,就是〈唐 阎立本 职贡图〉
唐 阎立本 职贡图 局部
职贡图特的第一幅作品是〈宋 苏汉臣画赵孟頫书万国朝宗图〉采用前图后文的装裱方式,图绘部分为异国人物十幅,文字部分多节录自明代典籍,内容描述朝贡国的国情历史与人文经济活动,亦涉及交通地理与水路航程,反映时人对海洋的探索与追求,见证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此画由宋朝工笔画家,画院待诏苏汉臣作画,配上元朝赵宋后裔,书画大家赵孟頫配文,堪称强强联手的大作,不过经过台北故宫研究员的精心考证,此卷的画风书迹与两人均不相同,应是后人托名之作。
〈元 赵孟頫 贡獒图〉本幅采出行图的方式呈现,描绘藩属国使者六人牵獒入贡的景象。图中的獒有两种解释方式,一种是体型较大的狗,另一种则是狮。
〈元 任仁发 贡马图〉描述的藩属国进贡良马给帝王,画中除了健壮的良马之外,还有前引者、马伕、侍从。根据身上的配饰与仪仗规格,可以知道这是标准职贡图。
展厅里的中岛柜展只展一幅作品〈清 谢遂职贡图〉干隆十六年起,皇帝谕令军机处统筹,动员中央与地方政府绘制的四卷大型图卷。干隆二十六年大致完成。之后随着版图的扩增与少数民族的归附,陆续进行增补,最终止于嘉庆十年。每段图附满、汉文题识,涉及对外关系与边地统治等议题,反映出乾隆皇帝的国际外交、贸易与民族政策。眼前的作品为第一卷,描绘西洋、外藩及属部人物图像七十幅。A档期展出前半段,B档期展出后半段。
这个长柜展的是〈清 谢遂职贡图〉第二卷刻画东北、福建、台湾、湖南与两广少数民族图像六十一幅。A档期展出前半段,B档期展出后半段。
〈元人 画贡獒图〉本幅描绘西域使者,一人在前面牵引,一人从后面奋力驱赶,动物造型精准,形态生动,一眼即可辨认出是头狮子。
〈明人 画麒麟沈度颂〉朱棣登基后第三年,便派郑和下西洋,除了宣扬国威之外,也带回不少礼物,永乐十二年,榜葛剌(今孟加拉国)遣使奉表进献麒麟。麒麟原本指传说中的神兽,明代亦称长颈鹿为麒麟。永乐皇帝觉得这是非常祥瑞的征兆,于是便请沈度写颂,宫廷画家制图。
〈无款 贡象图〉画中有一名深目高鼻、肤色黝黑的外国人双手牵象。大象体态敦厚,驮负一只华丽的珐琅盆,盆内盛满金银、珊瑚、砗磲、玛瑙等财宝,佛塔矗立其间,当中有尊弥勒佛像,珍珠璎珞垂缀于上。东亚的朝贡体系中,有不少信奉佛教的国家,他们上贡中国皇帝具佛教色彩的贡品,说明宗教是经济利益之外,另一个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
〈清 谢遂职贡图〉的第三卷描绘甘肃、四川省少数民族图像九十二幅。A档期展出前半段,B档期展出后半段。
除了透过绘画来认识朝贡的国家与贡品,皇帝的手谕,也是非常重要的佐证,是第一手传递帝王的对外方针与管理制度的文件。〈明太祖御笔手稿〉除了用黑墨书写之外,也会采用硃墨,因行文给中书省,所以朱元璋多以草书书写,故后人附上楷书释文,以便识读。这些手稿反映明代初年外交事务与边政的运作,明灭元后,太祖亟需各国承认其正统性,责成礼部统筹朝贡事务,并派遣使节传递文书,落实和平外交的理念。本次特展一共会展出十件,分AB档期展出。
210的最后一个长柜,展的是〈清 谢遂职贡图〉的第四卷描画云南、贵州等省份边地民族图像七十八幅。A档期展出前半段,B档期展出后半段。
来到212展间,这次职贡图特展的重头,就是中岛柜的〈唐 阎立本 职贡图〉台北故宫70幅限展作品之一,也正是因为作品,本次特展有分AB档期,想要看〈唐 阎立本 职贡图〉的粉丝,记得在2/13之前来台北故宫喔。
〈唐 阎立本 职贡图〉没有作者落款,画的一开头,阎立本职贡图这几个字,正是宋徽宗的瘦金体,这幅画也收录在《宣和画谱》中。本幅长191公分,一共有27人,内容描述唐贞观五年,婆利(汶莱)、罗刹(爪哇国东南)、林邑(越南中部)三国使节团,向大唐帝国朝贡的史事。画中骑马者,身份高贵,奴仆拿着鸟笼、沉香木、象牙、琉璃、还有两头山羊。
〈唐 周昉 蛮夷执贡图〉本幅描绘一名牵羊的西域朝贡者,人物卷发戴箍,深目隆鼻虬髯,腰系蹀躞带并配戴短刀。蹀躞带原本是欧亚草原民族的服饰配件,画中所绘形制,与突厥、契丹墓葬出土物相仿。山羊角长如弯刀,毛色灰白,特征与中东地区阿拉伯大羚羊极为吻合。画中人物牵曳走兽的构图,后经演变成为职贡图的经典图式。
〈唐 阎立本 王会图〉此卷用笔高古浑厚,画西域、南海、东亚等区域诸国使节及南蛮图像二十四段,上方以楷书标注出使国名称,并借由人物的相貌与服饰,区别地域与族属。画中宕昌、邓至、周古柯、胡密丹以及白题等国家,不见于隋唐正史,画中肖像应非阎立本时期的外邦人物,此作当是再现南北朝时期,借由四方来朝彰显政权合法性的王会图。
〈宋 钱选 西旅贡獒图〉画中呈现使者献獒纳贡,以示臣服。中国古画中的獒、狮与狻猊,名称经常混淆不清,幅中青色异兽,又与狮子或獒犬的真实样貌,相去甚远,似更接近想像中的神兽,是以祥瑞宣说王者至德、天下太平的政治宣传。
〈宋 艾宣西旅贡獒〉根据本幅题识,画中巨獒是进献周王的贡品。《尚书•旅獒》记载,周武王灭商,开通华夏与九夷八蛮的往来渠道,西戎旅国以獒上贡周室,召公作〈旅獒〉篇,劝戒帝王不要玩物丧志。宋《尚书全解》以旅国敬仰武王威徳,慕义来归。训诫的谏言,逐渐演变成为宣扬国威的政治图像。
〈宋人景德四图〉这次展出的是契丹使朝聘,描绘景德元年(1004),契丹遣使韩杞入宋谈判,签订澶渊之盟,隔年朝觐真宗(968—1022)的场景。契丹使团入崇德殿朝见真宗,先于殿庭递交国书后升殿,代表契丹君主向中国皇帝致意。画中环绕着贡礼的北宋臣僚与位处边缘的契丹国使,突显出以宋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构图立意不言可喻。
〈宋 李公麟万国职贡图〉全卷共十幅水墨画,皆附有隶书题记,分别描绘吐蕃、宾童龙、暹罗、回鹘、女王、扶桑、浡泥、女送、三佛齐及鞑旦等十国使臣。画家笔下形体殊异的衣冠人物,以非我族类暗喻文明有别。《宣和画谱》是最早著录李氏职贡图的文献,此件旧传为北宋李公麟(1049—1106)所作,元虞集(1272—1348)题记,但考证卷中诸国历史、题记和出处,画卷完成时间应在明代之后。
〈五代南唐 顾德谦摹梁元帝番客入朝图〉南朝梁元帝萧绎,博渉文学画艺,《历代名画记》载录萧绎任荆州刺史期间,曾经描绘外国来献之事。此卷白描画朝贡国使者以及南蛮图像三十三段,国别、族属与《梁书》等南朝正史记载大体相符,画中使节排列的序位,不仅反应当代地缘政治,更揭示诸国与梁朝间的利害关系。
这幅画与〈唐 阎立本 王会图〉二十一个国家是相同的,而且内容相似度非常高。
这次的四方来朝-职贡图特展用二十幅作品,将唐代到清代中国与外国交流与朝贡完整的呈现,想要知道中国人眼里的外国人,是什么样子,职贡图特展,绝对不能错过。
延伸阅读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