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言情小说 >

五万分之一毫安(鹿川)现言,职场女性群像小说,好看的言情文推荐

2025-03-2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曲鹏

2021年即将过去,又到了岁末盘点的时刻。书坊周刊从本年度的新书中,以人文性、思想性、趣味性为标准,筛选出十本好书,与读者分享。这些书有对历史的回望,有对现实的追问,有对人生价值的探求……让我们一起从书中发现自我的局限,期待新的一年,继续在有质量、有深度、有意义的阅读中前行。

《鹿川有许多粪》

[韩]李沧东 著

春喜 译

鹿书|武汉大学出版社

韩国导演李沧东的中短篇小说集,展现了一批裹挟在历史浪潮中的底层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的遭遇审视韩国现实。他并不止步于讲述历史事件或故事本身,而是着重刻画了人物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转变,他们逐渐开始对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和自己的身份认同提出疑问并进行探索。《鹿川有许多粪》出版后不久,李沧东便不再写小说,开始为电影写剧本并最终成为导演。

《拳》

何大草 著

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小说始于一个深藏于心的武林传说和几次热血澎湃的校园比武,懵懂青年就此踏上寻访大师的未知旅程。最终,一场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的比武上演了……何谓武?作者把对武的理解,化在了对武学大师的寻找过程中,而顶级的武术家,就像最不平凡的隐士,譬如陶潜、王维,并不隐居于山高林密之处,修炼宝典,等待得道,他们住在市井,就在我们身边的人群中。

《微尘》

陈年喜 著

果麦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9年至2015年,陈年喜在矿山当了16年爆破工,在地下5000米开山炸石,也在炸药箱上、岩石上、工棚里写下滚烫的诗篇,记录命运的爆裂和寂静。他把写作视作精神出口,像我所有的诗歌一样,我写,是因为我有话要说,文字就是一道出口、一种释放。《微尘》则收录了他写于2017年至2019年的21篇非虚构故事,刻画出一群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芸芸众生之于时代,仿佛一粒粒微尘散落,他们虽历经生活磨砺,却活得热烈诗意。

《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

[美]保罗·索鲁 著

陈媛媛 译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保罗·索鲁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旅行文学作家,作品以敏锐的洞察与犀利的笔锋著称。1980年他第一次来中国时,处处可见的红色条幅和蓝色套装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六年后,他再次启程,是因为不断听到人们告诉他中国完全变了样。他从伦敦出发,乘火车穿越欧亚大陆,抵达北京,而后从南到北,从中心到边疆,用一年时间把大半个中国游了个遍。搭乘火车旅行,是属于索鲁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他的记录也因此真实。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索尔·贝娄散文选1940-2000》

[美]索尔·贝娄 著

李纯一 索马里 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最重要的小说家,其作品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邃的哲理思辨,是一个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现代派作家,曾三次获美国全国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1976年还因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书由美国作家本杰明·泰勒编选,既收录了贝娄最知名的散文,又精选了他的游记、书评、影评、访谈、演讲和回忆录等五十七篇文章,写作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这位视文学为生命的作家记录了战后美国人经历的精神危机,如何从现代社会突围成功,他以敏锐的观察和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下沉年代》

五万分之一毫安(鹿川)现言,职场女性群像小说,好看的言情文推荐

[美]乔治·帕克 著

刘冉 译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的1933年后,美国迎来战后经济飞速增长的黄金时期,直至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减缓乃至停滞。《下沉年代》的书写对象是生活逐渐下沉的美国人:他们生在战后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摸爬滚打半生后,却迎来传统社会结构的轰然倒塌。作者跟踪四位不同阶层的60后美国人——追逐美国梦的南方白人农民,失去工厂岗位的非裔女性工人,在华尔街和华盛顿之间穿梭的精英,借互联网经济发迹的硅谷大佬——展现四段沉浮人生,揭开四种阶层剧痛,写出一代人的愤怒与悲哀。学者刘擎评价此书呈现了美国30多年的沧桑巨变,也为当下社会撕裂的悲剧写下了发人深省的前传。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意]卡洛·金茨堡 著

鲁伊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6世纪下半叶,一个名叫多梅尼科·斯坎代拉的意大利乡村的磨坊主,因为经常向村里人散播他对宗教和世界的看法而被当做异端。他将宇宙的起源视为大地、空气、水、火混杂在一起形成的混沌,就像奶酪是用奶制成的——而蛆虫会在其中出现,这就相当于众天使。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最终,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茨堡无意间在宗教法庭手抄本目录中读到了这条案例,利用审判记录材料重现这个磨坊主的生活轨迹,进而去理解和发现意大利下层社会独特的思想基础。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张向荣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生于西汉末年的王莽,幼年丧父,并没有得到作为外戚家族成员的优待。他从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为人处世之道,一跃成为家族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他借助祥瑞之说,重返朝堂;又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步步高升,最终合法建立了新朝。本书截取汉宣帝到新莽这一历史片段,从祥瑞这个视角切入,剖析王莽的个人、家族和政权相关的人物事件,再现了太后王政君、外戚王氏家族、刘姓皇室家族、儒家经师、官僚士大夫等在西汉末年政治舞台的角力,进而重新审视旋涡中心的王莽,以窥他和时代的真貌。

《优雅变老的艺术:美好生活的小哲学》

[德]奥特弗里德·赫费 著

靳慧明 译

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为德国老龄化跨学科研究小组的成员,奥特弗里德·赫费看到了世界上许多不同文化所蕴含的生活智慧,认为和保持年轻一样,变老也需要学习,学习如何步入收获的岁月、如何最终挥别人生。赫费纠正了一些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老龄化社会的表述不见得总是准确的;人不是因高龄而死,而是死在高龄时,因而用治愈为目标来要求老年医学是不合适的……他提出了老年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尽可能有尊严地、快乐幸福地变老,并给出了四个建议:运动、学习、爱和笑。如果可以实现这种转变,那么变长的寿命将成为一段赢得的时光。

《职场妈妈不下班:第二轮班与未完成的家庭革命》

[美]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著

肖索未 刘令堃 夏天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世纪70年代,社会学家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在美国家庭展开了一项以家务劳动与性别关系为切入点的社会学调查,调查样本涉及55个美国家庭,对其中的12组夫妻进行了长达8年的追踪采访,这12组家庭的访谈记录组成了本书的主体部分。工业革命以来,女性得以进入职场,却并未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一方面,现代化使她们作为劳动者进入职场参与第一轮班;另一方面,回到家她们也必须作为主力承担第二轮班——做家务并照顾小孩,多数男性并不分担照顾子女和家庭的任务,这使得女性承担了每年几乎多出一个月的额外劳动。对此,霍克希尔德呼吁一种顺应现代潮流且富含温情的模式:家务和育儿部分外包给机构,同时留存了重要的一部分在私人生活中,由男性和女性共同分担。实现这样的理想需要三个领域的改变:提高男性的家务参与度、调整工作场所的时间,以及提升照料的社会价值。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