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于阳以其独树一帜的视角与深刻洞见,成为备受瞩目的存在。他深耕于剖析中国社会 “江湖规则”,通过一系列作品揭示权力运作背后潜藏的文化基因与潜规则,为大众理解中国社会结构与权力运行机制提供了全新路径。
于阳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后任教于广州暨南大学生物系,1990 年担任大学实验农场副主任。1993 年,他毅然离开大学投身房地产业,丰富的职业经历使其对社会万象有着多元且深入的观察。2000 年后,于阳专注于中国社会问题写作,这段转型让他得以将过往积累的生活感悟与社会认知,转化为笔端对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剖析。
于阳的研究与创作聚焦于中国社会 “江湖规则”。在他看来,“江湖” 并非狭义上的侠义帮会或秘密社会,而是涵盖了认同并实践江湖规则的普罗大众,是一种被江湖化的社会形态。在《江湖中国》这部力作中,他深入剖析了这一现象。他指出,中国社会存在着一套不成文却广泛运行的 “江湖规则”。在权力场域,某些官员并非完全遵循正式制度行事,而是借助人情关系、利益交换等江湖手段来巩固权力、谋取利益。比如在一些地方的项目招标中,表面上遵循公开公正的流程,但私下里,企业通过与官员建立私人关系,依靠所谓 “江湖规矩”,暗箱操作获取项目,这背后反映的是权力运作偏离正轨,被江湖规则所干扰。
于阳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江湖规则背后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乡土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江湖规则的形成。在传统社会,家族、同乡关系紧密,人们往往更信任 “自己人”,这种信任关系在权力运作中演变为以亲疏而非能力、制度为导向的行为模式。同时,历史上民间社会长期游离于正式制度边缘,为了生存与发展,逐渐形成一套自我保护、自我运作的规则体系,这便是江湖规则的雏形,其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文化土壤之中。
于阳还关注到江湖规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积极方面看,在某些基层社会治理中,江湖规则能在正式制度难以触及的角落,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维持社会秩序。但从消极层面而言,江湖规则严重侵蚀正式制度的权威性与公正性。在权力运行过程中,江湖规则导致权力寻租、腐败现象滋生,破坏社会公平正义,阻碍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例如,一些地方官场中拉帮结派现象盛行,官员们为了小团体利益,无视国家政策法规,滥用权力,这不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也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凭借对中国社会 “江湖规则” 鞭辟入里的剖析,于阳在文学与社会学研究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他的作品为专业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拓宽了学术视野;更为广大普通读者打开了认识中国社会的新窗口,让人们意识到社会运行背后复杂且微妙的权力文化逻辑。于阳以其独特的创作,在当代社会研究与文学表达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持续影响着人们对中国社会本质的思考与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