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余华青以独特的视角与深厚的积淀,开辟出一片别样天地。他本是法学领域的专家,却凭借对历史的热爱与钻研,跨界投身历史研究,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君臣权谋,其成果兼具学术深度与大众可读性,在相关领域独树一帜。
余华青 1952 年 6 月出生于安徽合肥,拥有丰富且亮眼的履历。大学时他在南开大学哲学系求学,后于西北大学历史系攻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他曾任西北大学副校长、陕西省文化厅厅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及院长等职,还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多个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如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秘书长、副会长等。长期的领导工作并未让他远离学术研究,反而促使他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在其学术生涯里,余华青在历史研究领域深耕细作,成果丰硕。他的研究集中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以及秦汉时代的农业手工业等领域,著有《中国宦官制度史》《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秦汉社会文明》等学术专著,还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而在对中国古代君臣权谋的探究上,余华青展现出卓越的洞察力与分析能力。以《权术论》为例,这部著作堪称其在该领域的扛鼎之作。他从学术视角出发,全面且系统地对中国古代政治权术进行清理与总结。通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深入探讨权术产生的历史根源、发展历程,细致分析权术手段的类型、运用场合,以及权术与政治道德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在书中,他阐述了君主驭臣之术的多样手段。君主为掌控臣属,有的以恩威并施之法,适时给予赏赐表彰忠诚,又以刑罚威慑防止臣下僭越;有的巧妙利用臣属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制衡,确保权力集中于自身。例如汉武帝,一方面重用卫青、霍去病等军事将领,给予高官厚禄,另一方面又扶持其他势力以平衡卫青家族的权势。对于臣属弄君之术,余华青指出,臣下为获取君主信任、实现自身政治目的,或通过巧妙进谏,以委婉言辞影响君主决策;或投君主所好,迎合其喜好兴趣,进而在朝廷中站稳脚跟、谋取利益。而官僚之间的相互攻讦,更是充斥着各种权术,从暗中诋毁、散布谣言,到结党营私、排挤异己,手段层出不穷。
余华青的研究并非晦涩难懂的纯学术论述,而是力求让更多人了解历史背后的权谋智慧。他用生动的历史案例将复杂的权术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从中汲取对现实生活有启发意义的经验。正因如此,他的作品不仅在学术界引发广泛讨论,受到专业学者的认可,还在普通读者群体中拥有良好口碑,成为大众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权谋的优质读物。余华青以跨界的独特优势,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洞察中国古代君臣权谋奥秘的大门,在学术与大众阅读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