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今天,又到了七夕,这个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一起穿越时空,回到汉、唐、宋代,看看那些诗人词人笔下这段凄美婉约的爱情的模样,再继续往前追根溯源,探寻七夕的真正源头。
古诗词里的七夕
它们,
婉约深幽,
诉说了牛郎织女相思
而不得相见的离愁别恨。
▽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 ·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 · 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它们,
隽永深沉,
道尽了有情人会短离长
欢少愁多的无尽感慨。
▽
鹊桥仙 · 七夕
南宋 ·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蝶恋花 · 喜鹊桥成催凤驾
北宋 · 晏几道
喜鹊桥成催凤驾。
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
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
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
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它们,
托事言情,
吐露了对挚爱之人的拳拳相思。
▽
七夕
唐 ·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唐 · 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行香子 · 七夕
宋 ·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凤栖梧 · 甲辰七夕
南宋 · 吴文英
开过南枝花满院。
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
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
夜色银河情一片。
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
陈迹晓风吹雾散。鹤钩空带蛛丝卷。
而它,
更是独出机杼,
成就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
▽
鹊桥仙 · 纤云弄巧
北宋 ·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文中插图依序表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夕的传统习俗
探究七夕的源头
《七夕》
节选自《四季小品》
作者:朱伟
回到源头,七七的意味究竟是什么?从字义说,我以为"七七"首先是生命周期。
现在
许多人都在鼓荡要将七夕喧闹成"中国的情人节"。实际上,牛郎织女是因七七相遇硬拉来相会的。回到源头,七七的意味究竟是什么?现在多数学者都认定了七是生命的数字--正月初七是人日,所以人有七窍,中医有七伤,人出生后经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成,死后也要七七四十九天才魂魄散。那么七七相遇又为什么叫"七夕"?"夕"是傍晚,可以延伸为晚上,难道从一开始这个"夕",就因牛郎织女要在晚上鹊桥相会?
△清·丁观鹏·《乞巧图》 上海博物馆藏
从字义说,我以为"七七"首先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说法:"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
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
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
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
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
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
"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七夕原始的生殖崇拜意味,我以为是建立在这个之上。
△宋·李嵩·汉宫乞巧图页
牵牛与织女本是星座名称。到东汉人流传的《古诗十九首》,两星相对相视的味道突显出来。
再来看
牛郎织女。牛郎原名牵牛,牵牛与织女本是星座名称,《史记·天官书》的说法,牵牛星是牺牲,织女又称"天女孙"。《诗经·小雅·大东》刚出现织女的说法是,"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这里的"维"是助词,强调天河就像镜子,但鉴而有光无影。"跂"是指织女由三星组成,鼎足成三角,并非踮起脚尖无为地眺望。"七襄"是"终一日历七辰",一日移位七次,也就是逢七来复。郑玄说,"襄"是驾驭,后人浮想,也就将它理解为完成;"不成报章",也就是"织不成花纹"。"章"其实可以是花纹也可以是典章,"报"还应是"往复"。
紧接着说到牵牛:"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睆"是明亮的意思,"服箱","服"又是"驾",古时驾车中间的马称"服","箱"是车厢。联系后面两句"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是面对满天星象,牵牛织女星座距云汉无涯,叹在天网下一切徒劳。一开始强调的是天河距离,但遥遥相对之貌,又实在是后来添油加醋的基础。
到东汉人流传的《古诗十九首》,两星相对相视的味道突显出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先以织女伫候在那里的洁素明媚来表现牵牛在深远冷烟迷离处,"擢"在这里,简单理解就是"出",但此字本身可组成"擢秀"与"擢颖",以它再连接纤纤与素手,就别有味道。邈远迢迢,可眼前又偏偏是清浅清盈,这距离就成了悲怆,最后的"脉脉不得语"已经为情事留出了空间。
此时织女的悲戚不止成了感怀主体,她也就被赋予了身份--或者是西王母的女儿或者是外孙女。为什么加入西王母这个背景?因为传说中她生了七仙女,七月初七她要下凡,她掌管着天上人间生死。在牛郎织女故事成形前,其实七夕迎接的是她。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七月桐荫乞巧
相会是俗世生殖需要。"乞巧"的名称,我以为是后来赋予,七夕变成女儿们向织女乞讨女红机巧,成为三从四德一部分,味道就整个变了。
那么
,"牵牛"何时变成"牛郎",又安排了他们相会?相会是俗世生殖需要,它把西王母的意味通俗化了。关于织女身世,《月令广义·七月》引南朝梁殷芸《小说》,详细叙说了原委:"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妊。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而鹊桥之说最早来自《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风俗通》是东汉末应劭所撰,原书三十二卷,今存仅十卷。这说法还极悲壮:"髡"是古代剃发的刑罚,为架桥让织女渡河,喜鹊的头上都没了毛。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七月 - 农历七月
喜鹊如何才能架成有诗意的鹊桥?南朝梁庾肩吾的《七夕》诗中有:"玉匣卷悬衣,针楼开夜扉。妲娥随月落,织女逐星移。离前忿促夜,别后对空机。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
开头两句指宫女将挂着的衣服收入玉匣后登上针楼,按《西京杂记》:"汉采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是"开襟楼"而非"针楼"。"七孔针"是什么?今天已不可考,但"七孔"肯定是指"七窍"。为什么是"开襟楼"?从《西京杂记》看,与"月影台"、"鸣銮殿"一样,只不过是宫楼名称。但与"七孔针"联系,就有实在的生殖意味。
这首诗中说填河的是"雕陵鹊",一种巨鹊。《庄子·山木》:"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这就不是温煦的喜鹊了,无数喜鹊尽心尽力将头顶毛发掉尽而填河的悲壮也没有了。吴梅村的《七夕感事》诗:"天上人间总玉京,今年牛女倍分明。画图红粉深宫恨,砧杵金闺瘴海情。南国绿珠辞故主,北邙黄鸟送倾城。凭君试问雕陵鹊,一种银河风浪生。"填河所生的风浪是另一种悲凉。
"乞巧"的名称,我以为是后来赋予,将"开襟楼"变为"针楼"又引申为"乞巧楼",七夕变成女儿们向织女乞讨女红机巧,成为三从四德一部分,味道就整个变了。
文、图自《朱伟说七夕》(《三联生活周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写留言」
聊聊你家乡的七夕民俗,
与你心目中最美的爱情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