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是什么样的外语
语言是文化思想的载体,各国的语言自带某种倾向性。比如日语韩语中大量的敬语词汇与尊敬语表达语法,德语中对词性的严密规则,拉丁语繁杂的语法。若隐若现表达了价值观和倾向。世界上还有一种人造语言,来源清晰可考,旨在打破语言的文化属性。这门语言,或者说外语就是世界语!
世界语的创始人是拉扎鲁 · 路德维克 · 柴门霍夫,出生在波兰,本职工作是医生。他所处的环境存在很多外国人,德国、俄罗斯、波兰等等。耳闻目睹了种族之间的冲突与仇视。当时就暗下决心,建立一个中立的语言,希望人类可以和平共处!
因此世界语不隶属任何国家,而属于全人类。1887年他写了一本书《世界语基础》,阐述了这门人造语言,最基本的规则,只有16条,还有一简单的词汇表。整本书不过40页。
他采取了一字一音的思路,只要会读28个字母就会说世界语,词汇的扩展依靠词根词缀的组合,所有的词性都有唯一的标识。因为简单和唯一,推广时并没有很大的阻力,后来是世界语爱好者逐渐丰富各种定义。
他用世界语翻译了波兰语小说《玛尔塔》。1905年的时候,在法国召开了第一届世界语大会,有700多人参加,20世界初,世界语走出波兰,真正意义上走进世界。
世界语在中国
世界语颇受中国知识分子的喜欢和拥护,蔡元培、鲁迅、周作人等人都学习过世界语。尤其周作人,通过世界语这个媒介翻译了波兰的一些著作。1917 年 4 月 14 日,柴门霍夫在波兰首都华沙逝世,一百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2017 年定为 柴门霍夫年。
世界语目前的活跃用户有200万左右,目前还没有被列入主流的语言谱系分类中。虽然世界语入门非常简单,若想学好仍然要下一番功夫。因为其使用人数太少,基本是爱好者在使用,以及用于特殊的沟通交流。可以打破国与国语言不通的障碍,不必学对方的语言,而以世界语沟通。
中国研究世界语的周天豪老师认为:一般欧洲人坚持3至6月左右的时间不间断学习,亚洲人(特别是我们中国人来说时间会多一些)坚持6至12个月的时间不间断学习,可以初步掌握;要到达流利沟通,顺畅阅读和写作则需要化更长时间,因人而异。
中国是世界语主要的推动者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对世界语持开放态度。在中国,世界语的推广和普及一直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我国,坚持开设世界语课多年的,除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流溪教授,另一位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副教授李威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语学院举办 过9 期高等院校世界语教师进修班,培养世界语教师。教育部规定世界语可以作为评定职称的第二外语。亚洲最大的世界语博物馆落户山东枣庄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开设世界语课的,还有一位日本人臼井裕之。李威伦教的是入门基础,臼井的课则是提高班。课堂上,他播放世界语国际广播录音,请学生跟读翻译。
世界语和中国的革命是联系在一起的。它在内忧外患时传入中国,承载着世界大同的理想。最初传播世界语的留学生们宣扬无政府主义,倡导人类如兄弟姐妹般,以和平为武器共同前进。1931 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世界语者联盟。
《中国报道》于 1950 年 5 月创刊,是我国世界语对外宣传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报道的第二份刊物。这份刊物全面报道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发展和成就,被国际世界语界誉为 了解中国的百科全书。它以其内容丰富、图片精美、世界语文体规范被国内外世界语者评为国际世界语界最好、最美的刊物之一。其纸质版出版时间长达 50 年。
世界语的现状
世界语本身是一种博爱语言,出发点就是消除不平等与障碍。《世界语之歌》可以明显体现,翻译成中文就是:在中立语言的基础上,人们彼此能够互相理解,各族人民必将和衷共济,直到全人类的美好理想为了永恒祝福而彻底实现。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所属的中国网将世界语列为 11 中文版之一,显示了国家对世界语的重视。70 年来中国出版了 300 多种世界语图书,其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富、印数之大创各国之最。《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论语》《道德经》《鲁迅小说全集》均有世界语版翻译。
诞生到现在的 131 年间,世界语一直坚称,只用掌握 16 条规则(包括语音规则和语法)和 2000 多个词汇,就能熟练自如地使用世界语。爱因斯坦、高尔基、托尔斯泰,都是世界语学习者和拥护者。
在四川,大约有两三千人学习和使用这门语言,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分布在内江、泸州和绵阳等地。四川也是唯一一个将其纳入职称等级考试外语语种的省份。
KER 考试是目前最权威的世界语等级考试,语言证书在整个欧洲得到官方认可。考试每年在世界各地举行,分为初级:A1、A2;中级:B1、B2;高级:C1、C2(C2 级目前尚未开考)。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口试环节有三名不同国籍的考官参与,KER 证书得到 ALTE(欧洲语言测试协会)认证和承认,如果在欧盟上大学,可以计入外语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