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 《管子·国蓄》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凯恩斯的《货币通论》被奉为世界经济学的三大著作。
然而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世界上第一部经济学巨著——《管子》。
《管子》也是先秦诸子中,少有的有论述经济思想的著作。经济之所以称之为经济,是因为其包含了古人经世济民的思想,书中便总结了两千多年前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经验。
由于《管子》是集合了多家学派的言论汇编,并且因年代久远、错简等原因,管仲的经济学思想也散落在各个不同的篇章。
但只要细心梳理、归纳,便发现管仲的经济学思想是非常系统的,其中对经济体系的论述于现代经济理论不遑多让。
读《管子》,往往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叹一声奇书也不为过,甚至怀疑管仲是一位真正的历史穿越者。
话不多说,言归正传,还请诸位看官细细品来。
管子 明 王圻 王思义撰 《三才图会·人物卷》
治国之本
《治国》篇道: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此言虽短,但内涵丰富。
民代表以人为本;富代表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治代表社会安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治的背后,蕴含的其实是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丰收。
孔子也曾论述过同样的道理,《论语》中记载,孔子到卫国,冉有驾车。
孔子感叹:人口真多呀!
冉有问:人口确实已经足够鼎盛,还能再做些什么呢?
孔子说:富之。
冉有问:再然后呢?
孔子说:教之。
清 《孔子圣迹图·侍席鲁君》政之急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定义市场
《乘马》篇道:市者,货之准也。是故百货贱,则百利不得。百利不得,则百事治。百事治,则百用节矣……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为之有道。
市场是商品价格形成的场所,能够平衡供求关系,抑制暴利的产生,使物价在合理水平波动,从而使各项需求得到适度满足。
市场本身并不能生产或减少商品,但人们会通过价格信号做出生产决定。
清院本 《清明上河图》(局部)
公私合营
《白心》篇道:非吾道虽利不取。
人没有不欲利恶害的,然而利的最高境界却是与天下同利。
《轻重乙》篇记载,齐桓公想要下令开山铸铁。
管仲说:不可,如果派罪犯去,容易逃亡失控;如果征发百姓,容易积生民怨。未见山铁之利,反而先内败了。
所以不如交给民众经营,民得其十,君得其三。
明 张居正 《帝鉴图说·丹书受戒》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劳动价值
《八观》篇道: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翻译过来就是威廉·配第所说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明 仇英 《帝王道统万年图》(后稷)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自利利他
《侈靡》篇提到,商人不择乡而处,不择君而使。尽管他们是为了谋求利益,却能够增加国家税收,使财货流通而不私藏,让贫民拥有工作。
如果用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观点来说就是:尽管个人追求的是自身利益,但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非出自他本心的目的,即公众利益。
二十英镑 亚当·斯密头像
贫富分化
管仲对资本的嗜血性也有深刻认识。
《国蓄》篇道: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资本会通过市场价格波动,利用人民的困难,掠夺百倍的厚利。
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
同样的资本条件下,智者可以攫取高利,而愚者往往连本钱都捞不回来。
如果国家不能及时调控,财富就会过度集中,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破坏经济平衡。所以应该散开积聚,调节贫富。
由此也引出了《管子》的另一个核心思想——轻重之术。
天下之数尽于轻重矣。—— 《管子·揆度》
轻重之术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
桑弘羊在为汉武帝订立国策时,正是参考了轻重理论,才制定出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
其后续更是引发了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被恒宽记录在《盐铁论》中。
西汉 桓宽 《盐铁论》
事实上,《管子》也是历朝历代经济改革的重要依据。
书中讲到,不通于轻重而谈论财政就是妄言。但要想读懂轻重之术,首先还要从一个流字开始说起。
流即物资流通,守物而御天下,这也是轻重之术的第一大着力点。
国家必须统一掌控自然资源。
《轻重甲》篇道:故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如果任由资本开发资源谋取私利,就会出现严重的兼并掠夺现象。不仅百姓穷困潦倒,而且资本还会威胁政权,出现一国二王的情况。
《地数》篇中,就举了这样一个案列,来说明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黄帝曾经问伯高:如何才能把天下合为一家?
伯高说:凡是有矿苗的山,皆应标记为国家所有,禁止私人随意开采。
黄帝采纳了建议。然而十年之后,葛卢、雍狐两座山,由于山洪过后,露出了金属矿石,竟被蚩尤接管起来。
蚩尤制造兵器,与多个诸侯国发生兼并战争,天下大乱,尸横遍野。
汉 画像石 蚩尤
提倡奢靡思想。
奇怪的是,在书中,管仲同时还倡导节俭。其实细究起来并不矛盾:节俭的对象是国家,控制欲望,防止滥用民力。
彩绘《帝鉴图说·露台惜费》(汉文帝)
而奢靡的对象则是富者,刺激消费。
《侈靡》篇道:贱有实而敬无用。
发展休闲产业,倡导收藏珍宝,豢养宠物,美饰车马,尽情享乐;重视包装效果,鸡蛋要雕花儿以后再吃,木柴要刻上图案再烧;提倡厚葬,巨墓室、大棺椁,美坟墓……
只要富者奢靡消费,穷人、工匠等就能拥有工作,鳏寡独老就能得到赡养。
当卢(马头饰件)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
御神用宝。
《山权数》篇记载,北郭有人挖到了一只大龟,管仲便让齐桓公派遣使者到这人家中,说这是东海海神的后代,并赐给他官职和百斤黄金来交换。
之后更是把这龟奉为无价之宝,收藏于大台之上,每天血祭四条活牛。四年后,征伐孤竹国时,这只神龟被抵押给大户,筹集了足够三军五个月的军粮。
之后,桓公根据这个方法建立起了贡龟制度,不同的龟规定不同的价格,国危时出宝,国安时就用来当作投资对象。
红山文化 玉龟壳 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出土
万乘之国要有价值万金的龟宝,千乘之国要有价值千金的龟宝。
如果深究贡龟制度背后的根本,则是管仲所强调的,不能让粮食和货币成为投资对象。
《乘马数》篇说:谷独贵独贱。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
《山至数》篇道: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
粮食主宰人民的生命,而货币则是天下物资流通的媒介,如果粮食和货币被投资者聚积起来,就会引发社会动荡。
清 焦秉贞 《耕织图册·入仓》
此外,轻重之术还有两个重要概念:
一是轨,即统计,全国土地、人口、需求、货币等等都要有统计,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另一个是令,即命令,君以令为权,令疾则黄金重,令徐则黄金轻。
综合运用流、谷、币、轨、令之间的关系,正是轻重之术的第二大着力点。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 帛书《老子》甲乙本
上面我们介绍了流、谷、币、轨、令等概念,接着我们就来看看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概念。
《山至数》篇记载,齐桓公问管仲:怎样通过货币来调控经济?
管仲答:首先要统计全国各地的粮食产量和价格,计算出总共需要的货币量并储备足够的货币。
然后士的俸禄、大夫的封邑、政府日常开支等全都改用货币支付,让粮食留在国家,货币则散在民间。
这样,粮价就会上涨十倍,而其他物资则因粮价上涨而下降两成。
之后再订立国家所需物资的收购合同,并用粮食来支付,那么所需物资只要一天就能备齐。
然而现在,政府虽然有货币,但巧法使用货币和操纵物价的却都是商人。
战国 齐国刀币
《轻重乙》篇提到,曲防之战的时候,很多百姓为了缴纳军费,不得已通过举债的方式来筹措。
战后,桓公想替百姓还债,管仲便谋划道:请下令说,凡是握有百张债券的要献马一匹,无马者可以向国家购买。这样,马价一定上涨至百倍之多。
而国家原本拥有的马匹不用离开马槽,所收到的费用就已经足够偿还百姓的债务。
轻重之术除了用于内政,还可以用于外交。
《轻重乙》篇道:故善为国者,天下下,我高;天下轻,我重;天下多,我寡。然后可以朝天下。
战国 楚国木衡铜环权
《轻重戊》上就记载了史上最早的贸易战争。
鲁国以丝织品为业,因薄而闻名,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便出于此。
管仲让桓公和大臣们带头穿用鲁缟做的衣服,百姓们也因此争相效仿,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齐国于是掀起了一股以鲁缟为时尚的浪潮。
同时管仲又下令禁止齐国人织缟,必须要从鲁国进口,并且还重金奖赏来贩卖鲁缟的鲁国商人。
鲁缟一时之间价格大涨,鲁国百姓纷纷弃农织缟。
南宋 梁楷 《蚕织图卷》(局部)
随着时机成熟,管仲便让桓公改穿帛料衣服,并下令停止进口鲁缟及粮食出口。
鲁国百姓失去经济来源,只能继续种地,然而粮食却不能在短时间内就生产出来,于是粮价飞涨。
鲁国每石粮要花费千钱,而齐国才十钱,大量的鲁国百姓开始投奔齐国,以致于最后整个鲁国都归顺了齐国。
《国蓄》篇道: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
不仅如此,如果不通轻重,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揆度》篇记载,桓公问管仲,什么是失准?
管仲说,如果天下各国起兵进攻我们,百姓就要放下农具去打仗。战时紧迫,早晨下令征收的物资,晚上就要交齐。百姓只好半价抛卖粮食、财物等来筹备物资,而商人就会趁机买进囤积。
春秋初期诸侯国
当战争结束,百姓复归旧业,物价回到战前水平,商人便会抛售所囤物资,把国家一少半的货币都赚到自己手里。
这样一来,币值就会提高三分,货价则下跌三分,商人还会在这三分的价格波动中继续买进卖出来盈利。
邻国每动兵一次,富者就更富,贫者却更贫,富者奴役贫民,而国家束手无策,这就叫失准。
老子说: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
这也正是管子看中轻重之术的根本原因所在。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