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世界)

尼克船长 46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覆灭给人以巨大反思。

是军事水平不行?还是经济实力差劲?谈军事谈经济,其实都不是重点,最让人感到耻辱的其实是外交。

清朝初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第一次鸦片战争让国人开眼看世界。但总是有那么一点让人不对劲:二战波兰亡于外交,起因是对盟友朝三暮四,清朝不这样啊?清朝和日本几乎同一时间进行改革,外交策略大体相同,怎么结果也不一样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清朝的闭关锁国与外交耻辱的真正原因!

在顺治与康熙统治清朝时期,就开始实行海禁。到1757年时,乾隆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西洋贸易,这就是一口通商政策,这是全面闭关锁国的开始。清朝末期,西方列强侵入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这跟清朝闭关锁国有着很大的关系。

闭关锁国政策是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清朝前期推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只开放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又很抵制外来商品。

闭关政策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前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的概括。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

清朝前期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有二:

一是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二是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闭关锁国政策曾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落后的政策。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使自己停滞倒退,与世界隔绝,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

如果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一直是闭关锁国的话,那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则已经在对外开放。

在外交上,大清专门设立了和洋人打交道的总理衙门,并和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司法上,大清废除了延续了数百年之久的剐刑和凌迟等酷刑。军事上,大清开始购买洋枪洋炮,并投巨资建设北洋舰队。经济上,大清努力发展经济,请洋专家,翻译典籍,引进机器设备,修铁路开矿架电线,派留学生,苦心经营上海,使得上海一跃成为了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以至于1879年爱迪生刚刚发明电灯不久,上海的街头就率先装上了路灯。

有研究指出,清初采取海禁政策的时间只有40年,仅占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时间的25%左右,而明朝的海禁政策要占整个统治时间的72%左右。人们对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评价有褒明贬清的倾向,可能是因为鸦片战争失败的缘故。

总之,通过种种努力,大清一来想换取西方列强的尊重和接受,二来也想赢得国内的民心,并以此来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然而,悲哀的是大清统治者们所盲目模仿的只是西方列强的表面,却并不知道西方列强如此强大背后的制度原因。他们即使知道,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进行深层的制度变革。而且,当他们意识到危机四伏,真正想来一点变革时,已经太迟了。所以,最后崩溃了。

同属儒家文化圈,都是改革,中国叫洋务,日本叫维新,同时起步:中国1865,日本1868,都请洋专家,翻译典籍,引进机器设备,修铁路开矿架电线,派留学生。1635年,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时结束,时长233年;1723年,清朝雍正禁止传教、限制贸易,闭关锁国由此开始,到1840年《南京条约》签订而结束,仅117年!

看似清朝改革先于日本,但在一件事情上日本领先:政治改革。

日本1889年颁布宪法,次年第一届民选国会召开,内阁成立。日本自此如脱缰野马,把中国抛在身后,并打败过中国。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分享